新課程提出,要重視學生自己的體驗。讀這首詩,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呢?他們想到的是什么呢?這就是他們自己的體驗,我覺得老師是無法替代的。于是,我讓他們采用讀一讀,說一說,想一想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。
在學習伊始,我就提出了兩個大問題:1、你覺得這首古詩是描寫哪個季節(jié)的,為什么?2、如果讓你給這首詩配一幅圖畫,你會畫些什么?這樣,就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古詩,開始獨立思考。“是初夏還是盛夏?”“是荷葉還是荷花?”在一個個新問題的萌芽到解答,孩子們的自主發(fā)現(xiàn)是有依有據(jù)的,從孩子們的交流中,我感受到孩子們已被詩人所描繪的一眼清泉、一道細流、一池樹陰、幾支小小的荷葉、一只小小的蜻蜓所深深吸引了。孩子們領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風情,接受到了美的熏陶。
在教學最后一句“早有蜻蜓立上頭。”時,我教學生一字一頓,搖頭晃腦地朗讀,在抑揚頓挫中讀出蜻蜓的可愛和俏皮。然后播放歡快的輕音樂,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朗誦詩歌,想象蜻蜓飛到荷葉上來干什么。劉萌萌說:“蜻蜓飛累了,到荷葉上休息一會兒。”馮曉雨說: “清晨,蜻蜓口渴了,飛到荷葉上喝點露珠解解渴。”叢藝銘更有想象力,他說:“蜻蜓在空中飛呀飛,它看見新長出來的荷葉一個人太寂寞了,飛下來和它交個朋友,聊聊天。”多么富有詩意的語言,也只有天真的孩子才有如此的美妙的想象。
通過自主學習以后,孩子們對這首詩有了深刻的認識和印象,能聯(lián)想到夏天的景色,于是大部分孩子都能聲情并茂地朗誦詩歌甚至是背頌詩歌。
新課程標準指出:“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(fā)展,為他們的終身學習、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”,古詩的教學要注重培養(yǎng)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,
使學生終生受益。“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,他們有思想,有感情,有獨立的人格,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生命體。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和巨大潛能。”因此,古詩的教學要打破傳統(tǒng)的教學模式,讓學生自主探究,自主體驗。
這節(jié)課,很高興孩子們能讓我再一次看到了他們的活力和潛力,我知道課堂小主人們的主動權一旦充分給予,他們學習的興趣自然十分濃厚,我也相信對每一個課堂教學進行精心設計和新的嘗試,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。
聲明:本篇文章內(nèi)容由鄭州教育網(wǎng)首發(fā),本站發(fā)布內(nèi)容只處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163貴州人事網(wǎng)163gzrsw不對內(nèi)容的真實性與合法性承擔任何連帶責任!
溫馨提示:
1、請關注微信公眾號:gz163rsw官方具體簡章發(fā)布后,我們會第一時間通過公眾號分享給大家。你可以在公眾號中回復“貴州公務員”隨時查看最新動態(tài)。
2、有疑問可加小編個人微信:gz163rsw
貴州人事招考信息網(wǎng)官方公眾號:gz163rsw
貴州特崗教師招聘招考信息網(wǎng)官方公眾號:gzjszpw
貴州醫(yī)療衛(wèi)生招聘信息網(wǎng)官方公眾號:gz163ylwsw
掃描下方二維碼直接關注公眾號